四大怀药又名怀府四宝是指古怀庆府(今河南省焦作辖区温县、沁阳、武陟、孟州)所产的山药、牛膝、地黄、菊花四味中药。我国早的药物学经典《神农本草经》,把“覃怀地”(怀川)所产的山药(薯蓣)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都列为上品,之后历代医药名家由表入里、去粗存精进一步发现了四大怀药的原始本性。常言说: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药。地域特产“四大怀药”:怀山药、怀地黄、怀菊花、怀牛膝,即以药材道地、疗效神奇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瑰宝,独领风骚数千年。
古怀庆府的四大怀药的历史演绎了将近3000年。相传上古时代,炎帝神农氏身患重病,为医治,他带领文武百官,妻室家眷,跋山涉水,广走民间。在一个秋高气爽、晨气沁脾的季节,神农氏一行来至怀川时,当看到绿叶如盖、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色和秀丽奇绝的灵山(今之神农山)风光时,大发感叹:“真乃神仙福地,药山矣!”遂在此辨五谷尝百草,登坛祭天,终得四样草根花蕊和水服之,不日痊愈。又令山、地、牛、菊四官护值,因人而得名“山药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”。这也就是后人所传“四大怀药”的早起源。传说是美丽的,而焦作境内沁阳神农坛风景区的老君洼一带,至今还保留有“山药沟”、“地黄坡”、“牛膝川”、“菊花坡”等古地名。
有史料表明,公元前734年,卫桓公举怀山药、怀地黄、怀牛膝、怀菊花向周王室朝贡,周王室用后大悦,赞其为“神物”。从此“四大怀药”成为历朝贡品,一直到清代还岁岁征收。清乾隆五十四年,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曾写诗赞誉:“乡民种药是生涯,药圃都将道地夸。薯蓣蓠高牛膝茂,隔岸地黄映菊花”,为真实地描绘了古怀庆府人民种植四大怀药的丰收画面。
公元前608年,鲁宣公又以怀地黄向周王室进贡;后又将怀牛膝、怀菊花列入贡品。一直到清代“怀药”都被列为皇封贡品,岁岁征收。历代统治者征收怀药贡品时,大都指地道名,即非要留驾庄和大道寺地黄、大郎寨山药、皇甫村菊花和小庙后牛膝不可。
明清以后,四大怀药进入鼎盛时期,逐步形成了今天焦作市辖区广泛种植的局面。到清朝末年,怀山药的种植面积已达900公顷,总产量近百万千克。清光绪庚子年(公元1900年)
日寇侵华期间,曾把怀药产区的土壤运回国内研究,化验后重新配制土壤试种怀药,结果以失败告终。上世纪20年代,温县许召兰等人先后从山西太谷引进高产山药回本地种植,不想在怀川土壤的滋养下,时间一久,太谷山药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品性,增加了药性,从而成为怀山药的当家品种。上世纪70年代,为缓解怀药产销矛盾,曾经向18个省区引种怀地黄、怀山药,结果引种后品种退化,药性大减,不得不反复来焦作引种。由此得知,怀药一旦离开了怀川这片沃土,药性便大打折扣。
四大怀药不仅在国内颇有名气,而且也深受海外人士的盛赞。《沁阳市志》(1993年5月,红旗出版社出版)中记载:“历代商人先后通过丝绸之路,将怀药传入西亚和西欧诸国。到了明代,郑和七下西洋,又将其带入东南亚、中东、东非、南非诸国”。外国医药学家和药商出于钦敬四大怀药的药效,就以其产于中华大地而称之为华药。公元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南洋马尼拉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上,四大怀药作为国药展出,再次受到各国医药学家和药商的赞誉和称道。[1]
1962年,从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优选出44种作为“国药之宝”,四大怀药俱列其中。四大怀药已获得了原产地标识。